[小豆丁的墓碑] 每次去墓區(qū)都要到“小豆丁”的墓前看看,幾年間漸已養(yǎng)成了習慣,似乎有什么東西拉扯著,每次都要重溫著在心中已涌動無數(shù)次的惋嘆和想象,其實我和“小豆丁”并不相識,完全是這款靈秀、精致,而又飛揚著生命韻律的墓碑讓我第一次駐足,第一次惋嘆,后來我才明白,是我的潛意識在促動著
進入錢學森紀念館 在中國科學院宿舍區(qū)一排老舊的紅磚樓群中,有一座普通的小樓,這就是被稱為“中國航天之父”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中國“歐洲古典藝術(shù)歌曲權(quán)威”蔣英夫婦的家。走進這個家,滿眼都是藏書,在屋中最顯眼的位置,擺放著一架德國造黑色大三角鋼琴。這架琴記錄了這對夫妻真摯的情感、至誠
進入王正坤老師紀念館 編者按: 媽媽的好女兒,女兒的好媽媽。在媽媽離開的日子了,用為媽媽專門建立的網(wǎng)上紀念館整理記錄媽媽生病期間的病例,將媽媽生前優(yōu)秀的教案發(fā)到
進入楊憲益紀念館 24歲譯《離騷》驚動周恩來 昨天下午,居住南京的楊憲益先生的小妹楊苡女士對本報記者介紹說,楊憲益患的是頸淋巴癌,不久前曾治療過,這次又復(fù)發(fā),但已經(jīng)晚了。 楊憲益從幼年起就不是一個用功讀書的人,在留學英國牛津時,干盡調(diào)皮搗蛋的事,但他的文采和聰慧在牛津卻有口皆碑。出于好玩,他一口氣把
進入服裝設(shè)計師艾佳佳紀念館 遺像上的佳佳依然像往常一樣微笑著,她只有23歲,但卻有很多人在為她沒有結(jié)束的使命、沒有結(jié)束的生活憧憬、沒有結(jié)束的事業(yè),還有那永遠不可能結(jié)束的思念而動情……。 艾佳佳,在成為一名出色的服裝設(shè)計師的道路上,付出了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與痛苦,不僅需要有一定的天賦,而
進入繆天瑞紀念館 繆天瑞先生1908年生于浙江溫州,1926年畢業(yè)于上海藝術(shù)師范大學,曾任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教授,臺灣省交響樂團編譯室主任、副團長。1949年,繆天瑞攜妻兒從臺灣返回家鄉(xiāng)。新中國成立后,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,《人民音樂》雜志首任主編,天津音樂學院第一任院長。 &n
進入岳鵬紀念館 哥們兒,你走了, 才讓我知道什么叫做“懷念”。 還記得我們是怎么相識的。 那是你在清華讀教專,在教務(wù)科實習,本來是和7字班的師兄一個宿舍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你認識了我們,于是情投意合,你不請自來,卷著鋪蓋卷就從兩個人的房間擠進了我們六個人的宿舍。然后就是我們N年的相濡以沫。 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