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王文川紀念館 最想重返四行倉庫 離開軍界后許多年,世人都不曾知道王文川的英雄身份。老人的大兒子王家賓說,近幾年有領導看望老人時稱贊他是英雄,老人只是淡淡一笑,“我不是什么英雄”。王家賓說,父親在抗戰(zhàn)中抵御外辱,他一直認為自己做的只是一個中國軍人應該做的事情。老人的身份被媒體獲知后,在接
[自然流暢的主碑近影] 站在山下遠遠的望去,半坡處一款夫婦的影雕墓碑映入眼簾,這就是國內(nèi)知名眼科專家鄒子度夫婦的福址所在。 主碑上的碑文是這樣寫的: 時間的長河靜靜地流淌,生命之火化作浪花涌動飛揚。 攜手相依承載了太多磨難……,終于煉成幸福在永恒中升華綻放! 記憶中的
進入鄔曉輝紀念館 “日落西山紅霞飛,戰(zhàn)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……!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,那是一段永往直前的歷史。清晨,軍號劃破長空,幾十號干部戰(zhàn)士,踏著寒霜露水,整齊的步伐鼓點般敲響大地……軍旅的歲月,激情的歲月,艱苦與歡樂同行,我們將寶貴青春年華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軍營。如今,我們也從風華
進入設計師紀念館 伍寧生于1979年10月13日,1999年9月畢業(yè)于宜昌市城建學校,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大專文憑。在讀書期間,他從小學至大專畢業(yè),一直是品學兼優(yōu)的學生、班級和學校的好干部、市級優(yōu)秀團干。 伍寧畢業(yè)后,曾在烈日炎炎的盛夏送過水、打過工。后又遠離親人,只身前往廣東東莞和北京打工。在北京一家名為“
[21歲潘維聰墓] 大雪過后八達嶺陵園,潔白而安靜,卻并不覺得特別寒冷,一座座墓碑像一個個充滿靈性的天使矗立在潔白的雪地中,他們個個都有著鮮明的個性,仿佛每個靈魂還活著。 在這里,每個死者都極好地保留了生前的個性,性格張揚者還自管張揚,性格內(nèi)向的就靜靜地看著別人張揚,
進入黃宗江紀念館 提起黃宗江,人們首先想到的多是黃老編劇的電影《柳堡的故事》和唱遍大江南北的電影插曲《九九艷陽天》。黃老是浙江瑞安人,1921年生于北京。他出身書香世家,父親是電機工程師,他們兄妹5人(另外還有同父異母的2個姐姐) ———宗江、宗淮、宗洛、宗漢、宗英均與藝術結緣,戲稱“賣藝黃家”。 黃老1
進入李虎臣紀念館 新中國體育開拓者,國家體育攝影家——李虎臣,1998年9月27日與世長辭。98年11月安葬在八達嶺陵園祥瑞區(qū)興德園。 李虎臣從一個普通的中國農(nóng)民兒子被日本鬼子抓到日本國當勞工,受盡苦難和折磨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的八路軍八年抗戰(zhàn)打敗了日本鬼子從水深火熱中把他救出,使他獲得新生。從此之后走上了